「爆發正能量」神級分享會

樂思集團舉辦「爆發正能量」神級分享會

「亞洲車神」黃金寶+「二胡女神」陳璧沁+「神童爸爸」沈振雄

沒有奇蹟 只有累積!三位神級教練 破天荒同台分享成功心得

 

「亞洲車神」黃金寶、「二胡女神」陳璧沁和「神童爸爸」沈振雄看似遙不可及,但三位神級教練於樂思集團主辦的「爆發正能量 神級分享會」中,向大約三百名小學生及老師,公開他們的成功心得。

黃金寶的秘訣是「數量改變質量」,要用「意識控制行為」:「正面的詞彙,會產生正面的行為」。溫婉的陳璧沁則說她「聆聽別人,忠於自己」。她對批評和新嘗試持開放態度,勇於突破和挑戰自己。至於沈振雄,他認為學生表現不是能力問題,而在心理問題。近年,沈振雄義務擔當人生教練,把成績中下的學生,提拔成尖子,他與師生分享四個讀書好習慣。認為只要找對方法,加上針對性的練習,將大大提升學習能力,邁向成功的人生。

黃金寶:數量改變質量,鍛鍊而非操練

沙田瀝源邨長大的黃金寶,小時候因天時地利的造就,讓他選上單車,成為一生至愛:「小學二、三年班就自己踏單車出去玩,由沙田踏到馬鞍山,很開心!」童年興趣其後發展成事業。不只靠天分,後天鍛鍊也是關鍵。黃金寶說:「訓練的長度和深度一樣重要,長度是十年或廿年,深度是負重一百磅還是二百磅?耐力訓練是基本,每日踏單車六至八小時,期間要保持均速,不快也不慢,強度要一致。雖然很沉悶,但我很享受。」

黃金寶相信:「數量改變質量」,看似重複的訓練,日子有功會慢慢提升水平。他說:「單車運動的技巧如掟彎或平衡,不難掌握,最難的是長年累月地訓練,保持節奏,好像學生年年要考試,數學科題目年年差不多,我會鼓勵學生要盡力做到最好,追求進步。」黃金寶會分析自己的強弱項,針對性提升自己,是「系統鍛鍊而非盲目操練」。不過,他強調訓練前要認清自己的目標。黃金寶說:「比賽一定有壓力,最重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不要鑽牛角尖,找回自己的初心,投入其中,享受過程,尋回樂趣。」

黃金寶認為要用「意識控制行為」:「正面的詞彙,會產生正面的行為,如果把負面的詞彙掛在嘴邊,例如什麼都說「大鑊喇!」便會很負面,覺得自己好失敗。例如拿不到第一,是否很失敗?他笑說:「其實我參加過很多比賽,拿到金牌的比賽不多!」現下於「奧夢成真」先導及實驗計劃工作的黃金寶,希望將運動知識和技術,透過長期而有系統的訓練,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堅毅意志、品德及體格,爆發正能量。

 

陳璧沁:聆聽別人 忠於自己  

累積經驗 勇往直前:

陳璧沁的二胡演奏風格是傳統和創新兼備。她可以用二胡扮人聲、玩Jazz和Blues、與世界口琴冠軍何卓彥合奏、與張敬軒一起jam廣東流行曲,近來更參演高志森的音樂劇。沒想到,陳璧沁小時候很害羞,但小一那年被當時的老師,今天的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梁兆棠校長,選中到台上表演,成為人生的轉捩點,令她立建立自信,並且愛上演奏。她寄語同學們:「你自以為是不起眼的小薯仔,其實是未發現自己的長處,只要開放自己,放膽嘗試,不斷練習及改進,就可以脫胎換骨。」

中一時,她參加了演藝學院的中樂團,又要面對另一心理障礙,她說:「身邊都是大姐姐大哥哥,高手如雲,令我很緊張。後來我想通了,要專注於自己,拉好自己的琴就成了。」後來,她成為百人樂團首席,作為領袖有很大責任,「我試過帶團員外出表演,在機場不見了團員的身份證!嚇得魂飛魄散。最後終於尋回。她的座右銘是「煮到埋嚟就食」見招拆招,「不要怕面對挑戰,即使蝦碌,也會從中吸取很多寶貴的經驗。

在追尋夢想的路上,陳璧沁聽到很多反對的「雜聲」,最重要是「聆聽別人,忠於自己,並持之而行地累積經驗」。她憶起決定考演藝學院時,二胡老師卻反對,認為她害羞,不適合做演奏家。「但我認定自己喜歡音樂,就會專注於自己,完善自我。」但這不代表她不留意周圍,不聽別人的意見。她會向身邊人學習,例如世界口琴冠軍何卓彥,他會投入像跳舞地演奏,作為台上的夥伴,她怎能一尊佛地演奏呢。她會開放自己,迎接創新的可能性。當合作單位有什麼要求,璧沁都會張開耳朵,細心聆聽,不會故步自封。「例如很多音樂人認為客人不懂音樂、用二胡演奏西洋樂曲很奇怪……這些我都會聽,但客人也是聽眾、中國人也可穿西裝,有何不可?近年我做了很多crossover(交流),覺得很好玩,我很享受。」

陳璧沁鼓勵同學們相信自己,人生充滿可能性,要不斷磨練,接受挑戰。正所謂:「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成功是鍥而不捨努力的成果。

 

沈振雄:自小培養讀書好習慣

大家對沈振雄兩名神童兒子的故事並不陌生。長子沈怡謀14歲入讀牛津大學,次子沈詩鈞9歲入讀浸會大學。以為神童不用下苦功?沈振雄根據以往義務擔當學生人生教練的經驗,得到的總結是:「除了天生缺陷和極端例子,幾乎所有學業問題都與心理及讀書方法有關,並不是能力問題。」

他認為天才都需要持續、有系統和針對性的訓練。就像他曾義助的中小學生,首要條件是為孩子建立自信。

 

給家長的話

分清善用還是依賴學校/補習老師

很多家長以為把子女交給好的學校及補習老師後就不用理會,其實可能與子女產生隔膜。孩子今天與明天的心理變化可以很大,到發現問題時可能已來得太遲。

引導而非主導孩子學習

孩子學習初段,家長需要從旁引導。例如每天請孩子以口述故事形式複述學習撮要,從而了解孩子的吸收能力。子女有不明白之處,不要馬上給答案(硬知識除外)。可先給予提示,讓孩子走幾步,他們停下,再給提示。耐心給孩子時間思考和掙扎,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成功乃成功之母

給予孩子的難題,最好是孩子能力範圍應付得來的,為孩子締造成功感,在自信心驅使下,引導孩子追求知識,提升學習能力和成績。

給學生的話

最好的教育是自己教自己,嚴格遵守四個讀書好習慣。

預習:準備明天的課題,遇上不明白之處,記下並於課堂時專心聽老師講解,如還是不明白,要發問

日日清:放學後,先溫習內容,然後經思考後,在卡上寫筆記。完全明白後,才做功課,不要把不明白的問題累積到考試爆煲

深度鍛鍊:根基打好後,可追求深度。如數學科,可試做多些難題,如書本上不夠可去書店買練習或網上搜尋

睡足:每日最少睡八至九小時,才有精神每天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