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出精彩人生 ——「再生勇士」馮英騏

「當我發現自己甚麼都懂時等於學士﹔當我發現自己有點不懂時等於碩士﹔當我發現自己甚麼都不懂時等於博士。」這是前香港輪椅劍擊運動員——馮英騏一直以來自強不息的座右銘。

馮英騏的名字並不陌生,他是香港的著名傷殘運動員,曾在多項大型賽事中為港爭光。

作為一直只能坐在輪椅上的運動員,今天,他卻能靠自己的雙腳昂然挺立,甚至自然地行走自如,這當中是人為還是奇蹟呢?

遭逢巨變的平常心

13歲時,馮英騏證實患上急性脊髓炎,逐漸不能走路。時下年青人喜歡用「灰」來形容自己遇到令人傷心失意的事,馮英騏要在醫院中度過他的青春年華,會不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好「灰」呢?他的答案是︰「一切都是相對的。人生總有些時候比較灰,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身邊的事。白與灰比較,灰固然會暗淡無光;但相對來説,灰與黑比較,卻是光明得很。所以,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心態在於『你怎樣看』。」這句「你怎樣看」精簡地帶出「人生是由自己創造的」這道理。

他經歷過的高低起跌,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康復故事,但其實是一個奇蹟。

由活潑好動的小伙子變成輪椅使用者,很多人可能會自怨自艾,馮英騏的心態卻截然不同。每一件事,對他來說都是得著多於失去。例如:回想起當初要坐輪椅時,馮英騏不但沒有埋怨自己不能走路,更視輪椅為玩具,發掘了它「速度較人走路快」的優點。此外,住院後,他結識了不同的人,交流了不同的想法,這對他來說是無形的得着。出院後他重返校園,當時他的學校門外有幾級樓梯,他亦因而練成了自行用輪椅上落樓梯的絕技,不需假手於人。看似困難重重的遭遇,透過調節自己的心態,不要過分着重「失」,嘗試一下發掘「得」的一面,就能以平常心對待。

創造奇蹟的堅毅

急性脊髓炎令馮英騏的感覺神經變差,所以他感覺不到自己雙腳的存在。可是,這不等如他的雙腿肌肉沒用。參與輪椅劍撃訓練時,馮英騏要不斷上落輪椅,腿部肌肉仍有機會不斷接觸不同表面,這啟發他嘗試伸展不同的肌肉,感受自己的肌肉接觸不同表面的感覺和反應,這竟然讓他自己重新站起來!他由最初只能爬行,到後來依靠腳架,再到能夠自己走路自如,前後花了約十年時間。當然,整個過程中少不免會跌倒,但跌倒過後,他總會反思自己的失誤,避免重複犯錯。人總要在跌跌踫踫中學習成長,正因為他容許自己犯錯、跌倒,最後才能重新走路。因此,每一次跌倒都是他學習的機會和啟示。

今天的馮英騏,一共取得一個學士學位和兩個碩士學位,學業成就絶不比運動遜色。當然,他的學習過程同樣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初,馮英騏發病後雖然繼續學業,但無奈跟不上進度,最後只好轉校。「我轉校,不是因為我想逃避,而是我想讀書。」他的話充分體現出對學習的熱誠,只要從失敗中學習,改變策略,他深信總有方法能到達目的地。

沒有遺憾的樂觀

人遇到不如意時,總常會想:「如果我這樣做,結果就會不一樣。」但馮英騏表示「我暫時沒有任何遺憾。」他認為當下的遺憾可能會令人傷心失意,但他日回頭看,遺憾會變成過程。因此,我們都不用執着於一瞬間的失落,應放眼未來,抓緊下一個機會。

馮英騏相信「困難自有解決方法」,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與其自怨自艾,倒不如花多點時間朝着自己的方向走,只要你有堅決的信念向目標進發,假以時日,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馮英騏有一套「三角形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由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組成的大三角形︰出生時形成了第一個小三角形,其後在小學、中學遇到的人和事則慢慢湊成大三角形的底部。不同的人身經歷像積木般堆砌成大三角形,頂峰就是人生的最終目標,而過去的頂峰是創造另一個頂峰的過程,能帶領人生繼續向前。透過追求不同的頂峰,人生將會更加精彩。他亦期望,自己未來還會攀上一個又一個的頂峰。

成為會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