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小朋友情緒不穩定、失控?給家長的兒童情緒管理訓練貼士

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風暴,您是否也曾感到心力交瘁、不知所措?小朋友情緒失控,哭鬧、亂丟東西,常常讓家長既頭痛又無助。其實小朋友情緒不穩定,發脾氣、甚至亂丟東西,反映出他們還未學會妥善管理情緒,不懂處理及表達內心感受。透過科學化的兒童情緒管理訓練,家長既能幫助子女平伏心情,亦能引導他們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及應對能力。樂思家長會將分享實用貼士,助家長掌握要點,有效管理小朋友的情緒。

 

小朋友情緒失控的原因和特徵

小朋友情緒失控,很多時候並非無理取鬧,而是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裏,正經歷著一場不知如何處理的情緒風暴,例如生氣、突如其來的挫折或難以言喻的害怕。譬如說,小朋友因為爸媽不讓自己玩手機而摔東西甚至推人。這一刻,他們的行為並非出於惡意,而是因為他們還無法用言語清晰地表示「我很失望」或「我真的很想再玩一下」,內心巨大的情緒能量,只能透過最原始的方法尋找出路。

結果,小朋友情緒失控,包括哭鬧、暴躁、亂丟東西,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然而,這都只是冰山一角,反映孩子內心混亂、情緒不穩卻不懂如何處理的表現。面對這些情況,家長或感棘手無助,但理解小朋友情緒背後的原因,是處理問題的第一步。我們可以先理解孩子行為背後,那顆不知所措的小小心靈。

 

小朋友失控打人怎麼辦?4 步驟應對小朋友情緒失控

遇上小朋友情緒失控,甚至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內心的震驚、憤怒與無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在處理孩子的問題前,我們得先保持冷靜,避免讓自己的怒氣火上加油,讓我們成為孩子的穩定劑。掌握以下正確的四個步驟,就能陪伴小朋友慢慢學習管理情緒,使失控的行為逐漸減少。

步驟一:避免使用否定或批判的言詞

當小朋友情緒失控時,家長應避免說「你為什麼這麼愛哭」、「不准哭」或「又生氣了」等話。因小朋友正處於情緒風暴中,任何的道理、規則或批評,都只會讓他們感到被誤解,進而產生更強烈的抗拒與不安。因此,當下的首要任務不是「處理事件」,而是先穩住孩子的情緒,讓他知道「我看到你的難受了」,才是開啟後續溝通的鑰匙。

步驟二:連接情境及小朋友當下的情緒

有時小朋友會因為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而更易爆發情緒。家長可嘗試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現在因為不能玩手機感到失望和難過,對不對?」能幫助孩子為混亂的情緒命名,讓他瞬間感到「媽媽/爸爸是懂我的」。當孩子感覺被理解,那份緊繃對立的情緒就會開始融化,為平靜騰出空間,有助小朋友從不穩定的情緒中漸漸緩和。

步驟三:教導小朋友正確表達情緒

待孩子的情緒稍微緩和後,我們可以溫柔而堅定地引導他。這一步的關鍵是讓他明白:「所有的情緒表達都是可以的,但需要學習表達情緒的方式。」家長可以向小朋友說明,雖然行為能表達情緒,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以此避免他們將來仍以具破壞力的方式發泄情緒,並教導小朋友在情緒不穩定時,用更有效的方法表達情緒。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哭鬧或摔東西雖然能讓心裏的怨氣跑出來,卻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也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可以教他使用更有效的「情緒工具」,例如:「當你生氣的時候,可以告訴我『我現在很生氣』,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同時,給予孩子一個擁抱,或讓他獨自到「冷靜區」待一會兒,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安全感去釋放和穩定情緒。這樣做能讓他們明白情緒是被接納的,但我們需要用更好的方式來表達。

步驟四:共同想出解決方案

切記,這一步一定要待情緒失控的小朋友完全冷靜下來後,才能與他們討論事件的原因,例如限制使用手機是因未完成應做事項,再與小朋友商量玩手機的時間及條件,讓小朋友明白規則並參與決策。透過共同制定規則,小朋友會因為能參與決策而更願意遵守,這不僅能解決當前的衝突,更是培養責任感與溝通能力的重要一步。

 

兒童情緒管理訓練的重要性

陪伴小朋友學習情緒管理,不僅是為了讓他們不發脾氣,更是協助他們認識自我情緒,學會與他人互動,並在面對學校及未來各種挑戰時能夠從容應對。心理學家指出,小朋友管理負面情緒的能力受遺傳、個人先天特質、成長環境及外在因素影響,因此家長的陪伴與理解,以及為小朋友創造有充足情緒支援的環境,都是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的關鍵。當我們為孩子打造一個充滿安全感、能夠自由表達情緒的「心靈避風港」時,我們就是在為他們一生的幸福與心理健康,奠定最堅實的基石。

 

如何訓練小朋友情緒管理?兒童情緒管理訓練攻略

以下幾個經科學驗證的情緒管理策略,能幫助家長訓練小朋友的情緒管理能力:

建立穩定規律的日常生活

規律的日常生活,包括固定的睡眠和飲食時間,有助於小朋友建立安全感,同時保持穩定的生理狀態,這對小朋友情緒管理有正面影響。透過規律作息,小朋友能更容易保持情緒穩定,從而提升整體的情緒管理能力。

給予小朋友安全感

讓小朋友明白無論情緒如何變化,家長始終愛他並願意陪伴他,家永遠是一個可以讓他停靠的避風港。此外,穿戴心愛的衣物或攜帶小玩偶、照片等物品,能在情緒不安時帶來心靈慰藉,增強安全感,提醒他自己並非孤單一人。

建立明確指令、避免出爾反爾

兒童在做情緒管理訓練中需要清晰且具體的指令來引導行為。避免使用如「快點!」或「不要亂跑!」這類模糊且帶有否定意味的說法,改以「請坐好」、「走路時拖好媽媽的手」等具體且正向的指令,讓小朋友明白家長的期望。同時,家長應避免頻繁改變規則,例如之前說好子女能玩手機一小時,卻突然改口為 30 分鐘,這會令小朋友困惑,影響情緒穩定。

引導小朋友認識情緒及表達訓練

借助情緒學習卡、繪本等工具,幫助小朋友辨識喜怒哀樂。例如透過「情緒溫度計」讓小朋友用顏色表達心情,進一步認識自身感受。引導他辨識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學會用「我很生氣」、「我有點難過」來代替哭鬧,培養小朋友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練習情緒調節技巧

當小朋友感到憤怒時,可以教導他們用深呼吸或數十聲的方式冷靜下來。預備一個舒適的「冷靜區」,裏面有柔軟的抱枕或他喜歡的書,讓這個角落成為他的情緒庇護所。讓小朋友在煩躁時,有地方可以給予他時間和空間去平靜下來。若小朋友感到無助,鼓勵他們尋求大人的幫助,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亦是兒童情緒管理訓練的機會。

情緒分類遊戲

透過情緒分類卡片或顏色遊戲,讓小朋友分辨輕微和強烈的情緒,從遊戲中學會自我調節。

正向鼓勵代替責罵

在兒童情緒管理訓練過程中,當他們試著調節情緒或用好方法表達時,給予具體的讚美或小獎勵,讓小朋友知道這樣做是正確的,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情緒管理。例如,當小朋友在遊戲中受到挫折時說出「輸了遊戲,我覺得很失望」時,認可小朋友正確說出情緒的表現,並安慰他。

給予小朋友主導權

沒有人喜歡被全然掌控,每個人也希望被尊重,小朋友也是一樣。當我們需要他做某件他可能不那麼情願的事情時,可以給他們選擇,好讓他們感到被尊重。例如,與其說「現在立刻去睡覺!」,不如問他:「我們來選一個睡覺方案好嗎?A是現在上床,我們可以講一個長長的故事;B是再玩10分鐘,但今天就沒有故事時間了。你選哪一個?」。掌握主導權,能讓兒童在情緒管理訓練的過程中感受到不是一個被動的服從者,而是被賦予力量的感覺,自己擁有選擇權和主導權。

 

開學將至 如何管理小朋友不穩定的情緒

即將開學,小朋友面對新環境、新老師與同學,容易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會抗拒。但心理學家表示,小朋友面對未知的事物時所產生的情緒,正好是培養勇氣及增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契機。在此階段,情緒管理的關鍵在於幫助小朋友穩定情緒,順利適應新的學校生活。

為了穩定小朋友的情緒,家長可以嘗試:

  • 透過親子對話傾聽子女不安的原因,並以同理心接納小朋友的情緒
  • 保持冷靜,避免責備或強迫
  • 模擬開學場景,讓小朋友有心理準備
  • 閱讀與學校或社交相關繪本,讓小朋友學習應對各種情境
  • 提前 1 至 2 週逐步調整睡覺及起牀時間,讓生理時鐘適應開學作息
  • 減少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使用時間,增加戶外活動,幫助身心放鬆

  • 鼓勵小朋友上學時攜帶熟悉的小物品,增加安全感
  • 在說再見時保持溫柔,避免偷偷離開,培養小朋友信任感
  • 讚美小朋友在新環境的努力及進步,建立自信心
  • 若出現持續哭鬧、不與人互動及攻擊行為等異常情況,應尋求兒童心理治療服務

 

兒童情緒問題看哪一科?

當小朋友出現情緒不穩定、失控等情形,家長可考慮帶小朋友到「兒童精神科」或「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進行諮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門針對兒童情緒障礙、焦慮、憂鬱、行為問題與人際關係適應問題上進行專業評估與治療,包含個別心理治療、家庭治療、團體治療等方式。

在治療團隊中一般有兒童精神科專科醫生、臨牀心理學家、社工及職業治療師,協助釐清問題根源,提供全面的治療方案。如果小朋友情緒管理問題輕微或屬於生活適應、人際關係等問題,也能尋求兒童臨牀心理學家或心理輔導師的協助,接受行為與情緒調節訓練。

 

小朋友情緒管理有法 更多親子教養資訊盡在樂思家長會

了解小朋友情緒失控背後的原因後,家長就能更輕鬆地應對及管理小朋友的各種情緒。想獲得更多關於育兒、教育及升學的實用資訊與心得,歡迎瀏覽樂思家長會的焦點文章。樂思家長會致力提供最新的兒童情緒管理訓練技巧、讓家長更全面理解小朋友情緒不穩定時的應對方法,陪伴小朋友健康成長。

想與孩子在假期放鬆心情?樂思為您精心準備!
觀瀾湖暢玩親子度假套餐包含食、住、玩,一家出行過得充實又不用費心!

本文內容獲專業心理輔導師Casey 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