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治療師破解家長迷思 應否讓孩子從小學習多種語言?

從小學習多種語言是好是壞? (給0至2歲幼兒家長)

家長說:「我希望我個仔大個可以學識三種語言,可以嗎?」坊間的確不乏「成功」例子,不少人是雙語( bilingual )甚至是三語( trilingual ),是不是每位小朋友都適合從小學習多種語呢?

三語(trilingualism)「成功」的例子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Growing Up With Three Languages”。雖然不是十分認同書中某些主張,但書中有些概念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書的作者是一位來自上海的媽媽,母語是上海話及普通話,先生是瑞士人,能說流利德文與法文,兩位都是大學學者,全家人移居美國生活,育有兩子。

作者為了小朋友能學習父母各自的文化,維繫與父系母系兩家人的感情,決定從小朋友一出生就以「one parent, one language」的模式教他們三種語言,媽媽用普通話與小朋友溝通,爸爸說法文,父母之間說英文,專門請來與小朋友玩耍的大專生說英文,同時小朋友會在幼稚園以及日常生活學英文。
另外,作者明白到如果小朋友沒有足夠的語言刺激,他們是不能純熟地運用三種語言,因此在父母分別是主要提供法文以及普通話的主要教導者的情況下,父母會用盡方法增加與小朋友相處的時間,例如爸爸會盡量花時間在家照顧小朋友,間接令他花了11年時間才拿到博士學位;媽媽需要調整在大學教學的時間,盡量騰空時間在家中與小朋友說普通話互動。
小朋友在家中時,每日都會花時間閱讀三種不同語言的圖書,家中亦貼滿了三種語言的海報、圖畫,以及相對應的文字,增加小朋友對三種文字的接觸。而小朋友在入學階段亦需要在星期六日上中文學校學習中文。一家人相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父母的國家旅行探親,順便增加法語及普通話的語言刺激。

經過11年後,小朋友是否「成功」?看看作者描述自己的小朋友就知道了。「弟弟可以說流利普通話、英語以及法文,從Grade 1 開始已經是資優班,在 New York State Standardized Tests 以及InView Test 中能獲取高分數。此外,弟弟亦都是美國少年足球隊成員。」
以上的「成功」例子,各位應該聽過不少了吧。各位家長會不會希望小朋友可以學懂三種語言?我們見到香港有不少家長會朝着這方向教,但這樣做健康嗎?

成為會員 閱讀更多

文章內容授權轉載自《玩出語言智能──言語治療師給家長的42堂課》

《玩出語言智能──言語治療師給家長的42堂課》

出版社:世界出版社
作者: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FB

在現今社會,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家長們都因為不想落後於別人的孩子而提早催谷小朋友的學業發展,他們卻忘記了「玩耍」的重要性,有些家長更表示不知道與小朋友玩甚麼、怎樣玩和用甚麼方法溝通。

四位志同道合的言語治療師把自己的臨床經驗出版成書,希望從言語治療師的角度探討香港的育兒問題,並且透過介紹DIY玩具作為橋樑,鼓勵家長與小朋友多互動,為小朋友營造一個快樂的語言學習環境,以及提供可靠的資訊供香港家長參考。
/玩出語言智能

 

文章上方原圖 created by
pch.vector – www.freepik.com & vectorjuice – www.freep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