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減少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原來最難一關是由自己開始….

善用電子產品 能夠幫助孩子學習嗎?

在餐廳內、港鐵車廂內、巴士上,手機和平板電腦成了令小朋友「安靜」下來的電子奶咀。一歲多的幼兒,亦懂得用手指仔在螢幕上掃下掃、左按右按。一個4歲的小朋友已經有自己的平板電腦,一個6歲的小朋友亦有自己的智能手機。
在這個科技資訊的年代,小朋友無可避免需要接觸這些電子產品來獲取資訊、學習,甚至與其他朋輩進行社交互動。但小朋友應該何時開始接觸、應該接觸多長時間和家長應怎樣培養小朋友的自制能力呢?

美國兒科學院就在最近 2011年更新了幼兒看螢幕的時間建議,他們並不建議2歲或以下的幼兒接觸任何螢幕,至於大過2歲的小朋友每天的接觸時間則要少於兩小時。當中所指的螢幕包括電視、電腦、手機及平板電腦。另外,他們亦建議小朋友的睡房不應該擺放這些科技產品,而家長應該盡量避免在用膳的時候玩智能產品。香港衛生署同樣建議兒童應減少玩電子產品,並應該做多一些體能及其他活動來確保小朋友的身心能健康發展。

另外,有些家長主張透過螢幕(例如:YouTube片段、電話應用程式等)讓小朋友學習英語、算術或其他學術知識。3歲前,幼兒的腦部是透過接收外界刺激及經驗來學習。如果只透過螢幕學習,他們所學習的東西都只是平面(2D),而他們卻正在這個時候發展着立體化的視覺。所以,他們看到的只是鮮艷的顏色和動畫,而他們的腦部卻難以從那些畫面裏領悟到意思。

因此,在3歲前,幼兒最好是從現實世界裏累積經驗及知識,他們更加需要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實質的體驗來學習。換言之,玩耍,亦即跑跑跳跳、跌跌撞撞、動手動腳去玩更能協助幼兒得到3D 的感官刺激,從而令他們的語言、手眼協調和小肌肉得以發展。

言語治療師的小提示
讓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成為會員 閱讀更多

文章內容授權轉載自《玩出語言智能──言語治療師給家長的42堂課》

《玩出語言智能──言語治療師給家長的42堂課》

出版社:世界出版社
作者: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FB

在現今社會,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家長們都因為不想落後於別人的孩子而提早催谷小朋友的學業發展,他們卻忘記了「玩耍」的重要性,有些家長更表示不知道與小朋友玩甚麼、怎樣玩和用甚麼方法溝通。

四位志同道合的言語治療師把自己的臨床經驗出版成書,希望從言語治療師的角度探討香港的育兒問題,並且透過介紹DIY玩具作為橋樑,鼓勵家長與小朋友多互動,為小朋友營造一個快樂的語言學習環境,以及提供可靠的資訊供香港家長參考。
/玩出語言智能

 

文章上方原圖 People vector created by pch.vector – www.freep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