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與孩子積極面對,減低被欺凌的機會?!

不要再欺負我!

兒子現就讀小學二年級,最近他放學回家總是顯得悶悶不樂,我問他發生了甚麼事,他告訴我班中有幾個同學經常欺負他,例如其他同學不要跟他玩,小息時當他跟朋友捉棋,他們又會特意搗亂,拿走他的棋,讓他十分懊惱。他嘗試向老師投訴,但過了幾天,類似的情況又再出現,我不想他老是跟老師投訴,怕老師覺得他很麻煩。作為媽媽,我可以怎樣幫助孩子?

欺凌面面觀

香港遊樂場協會及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在2008年透過問卷訪問了香港和澳門兩地1,122名六至二十四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以了解他們受欺凌的實況。欺凌簡單說就是「恃強凌弱」,欺凌者蓄意地以不同形式侵犯他人,導致他人有負面的感受或情緒。欺凌可分為﹕

1. 身體暴力﹕例如掌拍打、身體推撞等

2. 語言上的傷害﹕例如恐嚇、譏諷、中傷、起花名等

3. 排斥和孤立別人﹕例如杯葛、漠視他人的存在等

4. 強行勒索﹕例如強索別人的金錢、物品等

調查結果顯示,有九成被訪者曾於過去三個月內目睹欺凌事件、五成曾欺凌他人,而六成則曾被別人欺凌。被欺凌時,有五成受訪者選擇以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兩至三成會找朋友幫忙,但較少會向家人、老師或專業人士尋求幫忙。研究顯示無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他們出現情緒或身體上的問題相對較高,例如被欺凌者較易有睡眠、頭痛、胃痛、尿淋或抑鬱發現大部份的欺凌多發生在操場,差不多一半被欺凌的學童表示沒有將事件告知父母。
處理及防止學校欺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讓學生覺得他們是可以坦誠跟老師或社工訴說有關被欺凌或目睹其他同學被欺凌的情況。除此以外,教導學生怎樣面對欺凌情況亦是非常重要,例如透過角色扮演練習,鼓勵他們站出來,不要做沉默的一群。另外建議舉辦一些互助小組,好讓被欺凌者能夠互相支持,同時亦可包括欺凌者、旁觀者,讓他們加入討論,一起分析事件,找出問題所在,哪部份誰應負上責任,將來遇到類似情況,當事人及其他同學又可怎樣反應。

成為會員 閱讀更多

文章內容授權轉載自《孩子扭計點算好?──心理學家拆解孩子的問題》

《孩子扭計點算好?──心理學家拆解孩子的問題》

出版社:世界出版社
作者:姜源妮博士

不同年紀的孩子在認知、情感處理和社交發展上呈現不同特質及需要。作為父母,如果能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個較全面的理解,及早學習並掌握管教的基礎知識和理念,有助減少孩子鬧彆扭的情況;或當問題出現時亦不會方寸大亂,能夠用較冷靜的態度處理事件。姜源妮博士輯錄了一些家長在日常子女管教上有機會遇到的問題,並將之區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一)幼兒;(二)初小學生;(三)高小學生。目的是希望幫助家長了解不同年紀的孩子在認知、情感處理和社交發展上的特質及不同需要,好讓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能有一個較全面的理解。

孩子扭計點算好

文章上方原圖 created by Kids vector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