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情緒時 專家教路有些說話說不得!

周婉芬博士
樂苗坊總監、註冊心理學家及遊戲治療師

相信很多家長也曾遇到孩子時常發脾氣或鬧情緒的問題,他們可能整天在哭、尖叫、踏地或扔東西,甚或打人。大家不要太擔心,如果孩子是以哭、尖叫、踏地等方式發洩情緒,家長是可以接受的,孩子會用這些方式全因他們未有足夠語言能力可以表達情緒,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大多也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的。不過,打人或扔東西、破壞物件等卻是不當的發洩情緒方法,家長要給予孩子「後果」,如扣去部分娛樂時間或零食。這些行為,在青少年或成人身上也是常見,並不會隨著年齡而消失,故此家長要認真處理。另外,不要因孩子的脾氣而遷就他們,否則會令小朋友被寵壞,習慣用脾氣去控制別人。

孩子發脾氣,多是因為他們遇到挫折或不快,父母不能令子女一生沒有眼淚,但可透過適當溝通替他們分擔,孩子情緒降溫,脾氣自然會減少。孩子願意跟父母傾訴心事,長大後也懂得在難過時與人傾訴,除了可放下一些難受,還可讓身邊的家人朋友明白及支持他。當中父母要用正確方法教孩子紓緩傷心及憤怒,我在下文會跟各位爸爸媽媽分享一些技巧,希望各位在孩子鬧情緒時可派上用場。

1.別說「不要哭!快收聲!」「其實好小事!」

孩子鬧情緒,哭鬧是很正常的,父母先不要說:「不要哭!快收聲!」這做法即等於叫孩子收藏傷心。肯哭或肯說出來的人,是較健康的。 試想想,當父母自己不開心而向別人傾訴時,會希望對方怎樣反應呢?如對方說:「其實好小事!」你會跟他說下去嗎?相反,只要對方有同理心,留心聆聽,你便會繼續說下去。同樣,父母肯用心聆聽,並用說話說出孩子的情緒:「你好傷心。」「你好失望默書退步。」讓子女感到被明白,才可令他們願意繼續傾訴心事, 孩子與父母分擔後感覺舒服,情緒得以紓緩,脾氣也就減少了。若父母常常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越積越多便會對身心造成傷害。

2. 別問問題 「點解…」「你的腦袋放在哪?你有無用耳朵聽清楚?」

孩子鬧情緒時,任何道理或說話他們都聽不進耳,所以家長不須問「點解你成日駁咀?點解懶溫習?」之類的問題,孩子也多不知道自己鬧情緒的原因,這些問題他們確是答不上來的。另外,父母見到孩子有情緒、行為或學習問題,有時會忍不住問了一些不重要的問題,例如:「你的腦袋放在哪?」「有沒有用耳朵聽說話?」其實,此類問題全無意義,負面訊息卻多得很──你的腦及耳也沒有用,換句話是「你真無用」。孩子面對無意義的對話,他真的只會少去用腦袋與耳朵;久疏不用,自然應驗了母親間接說的話「你像個無腦無耳的人」!

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做錯,可以簡單直接說:「媽媽在說話,請留心聽」、「此處不能跑」等要求及指令。如他不聽從,可以說:「如你選擇跑,便選擇去到快餐店扣了一半薯條。」給予「後果」既有效又不傷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說話時的語氣和態度要冷靜平淡,不要批評及兇惡,以免令孩子情緒升溫。

3. 每天留意孩子的表情

成為會員 閱讀更多

其實家長在孩子不開心時,能夠懂得感同身受地給他適當回應,令孩子越發喜歡跟父母分享感受,便能把孩子的難過縮小縮短,讓他的情緒得到適時紓緩,減少發脾氣,孩子才會有力面對學習及生活上的各種挑戰。想了解以上的教養技巧,家長可參加由樂苗坊舉辦之【21日網上家長精讀課程– 提升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現在<PP 家長會>會員於11月17日前報讀可享7折優惠。課程資料和報名詳情可以按此了解更多。